(轉)波爾多級數酒偉大巡禮 2005年水平品飲 (2016 1月23日)

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


波爾多級數酒偉大巡禮 2005年水平品飲 (2016 1月23日)



2016年 1月23日下午,傳說中十年最冷的霸王寒流來襲,還是依舊抵不過2005波爾多列級酒莊品飲會的魅力,從新竹出發冒著冷颼颼的天氣加上持續不段的大雨,最後抵達位在景美站附近的會場。這場難得的品飲會是由"尋找Bacchus"臉書社團主辦,主辦人是Oceanus Lin。





詳細的豪華酒單就引用一下臉書活動頁原本的敘述: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左岸 Marguax區 ♥ Pavillon 2005
~馬歌紅亭,五大堡中馬歌堡的二軍酒。

Pauillac區 ♥ Pontet Canet 2005
~5級莊,2級實力的酒莊,09、10年拿下RP滿分後,終於證明其實力。

Saint-Julien區 ♥ Talbot 2005
~歷史悠久的Talbot將軍酒,4級酒莊
(因為主辦人帶錯酒啦  所以改成龍船 ♥Chateau Beychevelle 2005 , 4級酒莊)

Saint-Estephe區 ♥ Montrose 2005
~<稀世珍釀>第3版第30號酒,2級酒莊。

Pessac-Leognan區 ♥ Smith Haut-Lafitte 2005
被忽視的波爾多南部產區,09年拿下RP滿分
被列為Graves產區的 Grand Crus Classé 級數莊

右岸 Pomerol區 ♥ Certan de May 2005
~<稀世珍釀>第2版第24號酒,老派Pomerol的經典代表

Saint Emillion區 ♥ Canon 2005
~<稀世珍釀>第2版第44號酒
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B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今天左岸的酒都是1855年有被分進列級酒莊所生產,格拉夫產區的 Smith Haut-Lafitte也是在1959年被分進列級酒莊。右岸Chateau Canon則是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B,Pomerol沒有分級制度就不多贅述了。想了解更多列級酒莊的分級,隨便上網google一下就一大堆資料了。為了讓各位讀者能了解一下產區分布,下面放了一張波爾多大區的地圖供大家參考(圖片來自winefolly):



大概介紹完這天品飲的酒單還有簡單的敘述之後,該來說說這天的品飲心得了(共七款)。下面照片只拍到六款,有一款忘了拍>< (沒拍到chateau canon)




Marguax區 ♥ Pavillon Rouge de Château Margaux  2005 

老實說這是最讓我失望的一款,滿心期待卻.....大失所望。
葡萄比例:  48% cabernet sauvignon, 48% merlot and 4% petit verdot

(2pm) 剛開始聞香氣很封閉,微微的飄出一點香氣,聞起來是蠻優雅的,但口感真的普普。

(3pm) 香氣依舊,但口感開始變得柔順多汁,果味活潑但缺乏複雜度。

因為過於失望之後就一直放著沒再理會這支,直到4:45pm左右,香氣整個非常奔放,如香水般的香氣不斷地湧出來,實在令我感到非常驚奇。當天與會的人有些人這時間都已經走了或是已經喝完了,沒辦法體會到這美妙的香氣實在可惜。但是!!! 這時候的口感已經渙散了,如果香氣能夠更早出來,口感跟香氣能同步的話,我對這支評價會更高點。






Pauillac區 ♥ Pontet Canet 2005 

Pontet Canet這間五級莊,我曾經在2014年到酒莊參觀過,對我而言我相當期待這一支。酒莊2004年實驗性的使用生物動力法,2005年則全面採用生物動力法(馬匹的使用也提升到15匹),這在波爾多左岸實在非常的少見,此外也用了一個很特別的釀法,也就是使用900公升陶土罐( amphorae jars)來培養酒液(照片如下),混合傳統橡木桶所釀製的酒液。陶土罐( amphorae jars)在幾世紀以前其實是很常見用來儲存酒液的容器,Pontet Canet算是第一個採用這實驗性釀法的酒莊,據說這種陶罐因為相較橡木桶這種容器含有更多氣孔,會有點微氧化的作用,會使得酒帶有更多礦物感,也會使酒更加柔順,果味同時也會提升。 (也有人說這是混泥土材質? 待考證),另外根據一些資料顯示酸度也會提升約0.2g/l。

2014 酒莊參訪時拍的陶罐

水泥發酵桶

橡木桶

酒莊主要建築正面


根據某些網站的敘述,有人曾經訪問過莊主 Alfred Tesseron,莊主說他厭倦了橡木桶帶來的風味。當天品飲的這款2005 Pontet Canet 的確跟我以往喝過的波雅克有點差距。我記憶中的波雅克是帶有烤土司奶油味道,但這支並沒有這種典型味道。這款2005混合比例如下: 70% Cabernet Sauvignon, 25% Merlot, 3% Cabernet Franc, 2% Petit-Verdot。

(2pm) 香氣相當突出(明顯香草味),略帶酒精感,也有微微的奶油味。就顏色來看是裡面最年輕的一支,偏紫紅色。口感則是相當緊澀,只有一個字 "硬"!!

(3pm) 單寧依然沉重未開,果味相當不錯集中度很高,但尾韻帶澀,餘味中偏長,同時感受到這支複雜度相當高。

(5pm) 單寧已經開始柔化,但是還是有點堅硬,香氣轉成草系了(變成我不太喜愛的味道)。

這支我想再等個十年吧!!! 雖然RP給了97,WS給了96分 ,但這個時間點實在是有點早喝了,喝不出他真正美妙的地方。







Saint-Julien區 ♥Chateau Beychevelle 2005  (RP 90)

這一款沒寫什麼酒評,中規中矩的一支,開始香氣封閉,後來慢慢出現香草,單寧適中。說不出好在哪,也不能說他差,畢竟當天還有比他強的酒款,一比之下勝負已定。硬要說差異性,只能說這支集中度偏低一點,尾韻也偏短,搭餐也許會好很多。








Saint-Estephe區 ♥ Montrose 2005 

這支的香氣實在太強了,從一開始到最後都相當奔放,是我今天最喜歡的一支。

(2pm) 香!!! 是所有酒款裡最奔放的,也最好聞。 酒色接近pontet carnet,香氣帶點泥土氣息,口感還沒醒開。
(3pm) 單寧仍重,果味也相當重,相較pontet carnet則較為甜美,尾韻中,仍然有點泥土氣味。
(3:30pm) 口感轉甜澀度降低,香氣更加突出,香氣只能用雍容華貴來形容,格局相當大。

以這天品飲的七款來說, 我個人喜好的香氣排名依序是 montrose>smith>potet=certan de may






Pessac-Leognan區 ♥ Smith Haut-Lafitte 2005  (RP95 WS93)

這款在去年有喝過1998年份,當時就覺得這酒莊相當的不錯,考慮價格的話cp值很高。以下是品飲紀錄:

(2pm) 香氣奔放帶果香,略有點酒精涼感,奶油,略帶泥土氣息。酒體濃郁,單寧濃厚,果味重。

(3pm) 香氣轉變成摩卡可可,別懷疑就是咖啡味!! (像剛沖好的咖啡 或是走進咖啡店的味道)。香甜可口,可以感受到丹寧澀度有結構,也能感受其酸度。

(3:20pm) 香氣變酸,口感卻不是酸的,咖啡豆的味道消失了(短短一二十分鐘就不見了)。

之後就沒繼續寫了,因為後面沒什麼特別記憶點,總體而言 我對這支有這種香氣變化相當覺得驚奇,是個多變的酒款值得慢慢品嘗。









Pomerol區 ♥ Certan de May 2005  (RP92 WS94)

這款我覺得相當優質,值得推薦!!

(2pm) 典型Pomerol的氣味(我覺得有點臭臭的XD),煙燻肉汁味 帶點酸度氣息。典型merlot口感

(3pm) 口感略酸 果味少 肉汁味但很可口 尾韻中長

(3:35) 典型merlot口感依舊,帶點金桔蜜餞香氣。

(3:45) 酸度開始提升,個人認為走下坡 (因為杯中酒液越來越少 走下坡速度可能加速)

整體而言,這款酒在這七支中表現相當優異,算是突出的一款!!







Saint Emillion區 ♥ Canon 2005  (RP90+  WS94)


這款從頭到尾都有點腐木落葉的氣味,不是很討喜,加上用了C&S杯味道更加凸顯。不過聞起來跟喝起來到是兩回事,喝起來就是典型右岸甜美風,帶有可可味道。單就口感來說是相當不錯,只是那味道實在讓人有點卻步就是了。

這酒莊在90年代葡萄有重新種植過,因此過去十幾年評價一直沒有提升,近年來開始有回復以前的榮景了。






 最後,總評一下今天七支酒款,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支是MONTROSE,再來是Certan de May 跟Smith Haut-Lafitte並列(風格不同難分難捨XD)。剩下四支不予排名,因為有些酒可能還不到可以喝的時間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日常的小確幸-Penfolds Koonunga Hill 'Seventy Six' Shiraz Cabernet 2012

DRC"康帝"紅酒是什麼來頭?

值得品味的葡萄酒名言